親愛的施達同行者:
轉眼新一年開始了,我和很多人一樣,對去年發生的事情,好像都是模糊不清,好像就只有「抗疫」、「限聚」和「感染人數」,每天就是看天氣預報一樣,看着指標來安排生活。
「我們是『做福音』,而不是『傳福音』。藉着我們的行為和生命,讓更多人透過食物援助,領受上主生命的糧。」── 基石教會恩盛堂代表
「施達的『疫境同行──短期食物援助』基金資助鼓勵了我們教會。我們教會只是有一百多人,所得奉獻不多,而且會友多為基層人士,但是在該項目完結後,我們憑信心撥出與施達早前資助的相等金額(港幣$60,000),開展第二期食物援助計劃,再接觸到一些教會未曾認識的弱勢社羣。」── 基督教會活石堂石梨堂代表
編者話:香港疫情反覆,勞工市場嚴重受創,作為香港人無不擔憂。當本地情況令我們深感憂慮時,我們對發展中國家的貧窮人境況更擔心不已──他們不但面臨失去健康的風險,還因疫症導致生計不保、欠缺糧食。為了求存,他們拼命尋找出路,更易墮入被販賣、被奴役的網羅之中。今期《呼聲》就講述疫情下更為猖獗的人口販賣問題,特別是那些最為脆弱、易受網絡信息影響的貧困兒童境況( 「焦點 ‧ 主題」),以及我們夥伴如何因應「新常態」,堅持在疫情中拯救(「奉獻 ‧ 祝福」),及動員教會和社區對抗兒童販賣(「知多 ‧ 一點」)。願與人哀慟的上主勉勵我們,聽見並回應受剝削、遭販賣者的需要(「回歸 ‧ 聖言」)。 |
Aashima Samuel(資料圖片)
[《呼聲》238期 ─ 疫情下隱藏危機] 知多.一點
撰文:黎嘉晉(傳訊主任)
疫症肆虐全球之際,犯罪份子除在貧窮村莊以隱蔽方式「捕獵」平民,也在網上瞄準目標,利用他們更為貧乏脆弱、難以求助的處境,以威迫利誘等方法迫使他們從事性工作、勞動,或與報酬明顯不相當的工作。面對疫症「新常態」下的環境, 從事反兒童販賣多年的施達印度夥伴EFIC@R全國總監Aashima Samuel分享其應對策略。
親愛的施達同行者: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大半年,大家起初都預計不到疫情至今仍然無法控制。我們似乎已不再猜測這個疫情究竟何時才會真正消失。不斷上升的確診數字和一浪接一浪的疫情不只是本地面對的情況,許多大國小國亦難逃劫數。
國內持續不斷的戰爭,流血與暴力畫面每天的出現。或許我們無法想像身處其中的孩子如何度過這段缺乏和平與快樂的童年,但無奈這都是大部分敘利亞兒童親身經歷的 真實故事。去年 11 月至今年 3 月,我們藉着「敘利亞寒冬送暖」行動,認識了一位 敘利亞女童——化名 Alaa。
( 施達夥伴成功將兩名尼籍女註帶返庇護中心。原圖由Asha Nepal提供 )
(2020年9月30日更新。本文同刊於238期《呼聲》「奉獻‧祝福」)
施達在尼泊爾的夥伴最近在印度孟買紅燈區成功拯救了兩名尼泊爾女童,將她們帶返在尼泊爾的庇護中心。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下,施達的尼泊爾夥伴Asha Nepal的主管Ayesha表示這次拯救行動中最大的困難就是疫症的威脅與關閉邊境的措施。
「咔嚓……咔嚓……」緬甸貧區婦女Theit Theit Shwee坐在縫紉機前,埋首縫製布料。她小心地把兩條白邊帶分別包邊縫上布料,完成製作一個三層布口罩。這是她每日的工作,於施達夥伴的社區中心,跟其他婦女一起縫製布口罩。
親愛的施達同行者:
大家好!五月中旬,我從前總幹事鄺偉文博士手中接管總幹事職務,出任署理總幹事。我戰戰兢兢,憑著謙卑的心接受任務,踏上新的崗位,為要繼續帶領機構的團隊與貧窮人同行,推動教會及信徒履行整全使命的目標。
[《呼聲》237期 ─ 當疫症不會消失] 知多.一點
撰文:黎嘉晉(傳訊主任)
「我們的診所長期超負荷運作,每月大約有逾千名患者求醫。我們收到的藥物捐贈對於我們提供適切的治療十分重要。」──黎巴嫩一難民定居點的診所主任
中東國家黎巴嫩被聯合國列為「COVID-19全球人道應對計劃」的重點國家之一。作為全球難民人均密度最高的國家,該國至今接收了150萬敘利亞人,另有約20萬人為聚居當地的巴勒斯坦難民。按該國人口比例計算,每三至四個人中就有一位是難民。當地醫療系統本已脆弱,急升的人口加重當地的醫療負擔。自二月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當地爆發,令醫療服務系統承受巨大的壓力,瀕臨崩潰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