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聲》240期 ─ 施達30週年專號:豈止溫飽] 奉獻.祝福
撰文:黎嘉晉(傳訊主任)
「咔嚓……咔嚓……」緬甸貧區婦女Theit Theit Shwee坐在縫紉機前,埋首縫製布料。她小心地把兩條白邊帶分別包邊縫上布料,完成製作一個三層布口罩。這是她每日的工作,於施達夥伴的社區中心,跟其他婦女一起縫製布口罩。
[《呼聲》229期 ─ 戳破我們對災害的迷思] 主題.災害管理
撰寫:薛奐珩
每當我們看到災難發生,都替受災者的遭遇感到憂愁、焦急。有人會為受災社羣祈禱;有人選擇慷慨捐獻,甚至發起籌款活動;也有人會組織義工隊到當地參與救援或輔導工作。縱然我們稍盡綿力,在自然災害面前,我們常感到無奈與無力,因為好像只有上天才能掌管災害的發生,我們又能作甚麼?
以尼泊爾2015年地震為例,地震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近9,000人死亡,350萬人失去家園,世界文化遺產加德滿都王宮廣場的歷史遺蹟倒塌,美國地質調查局(The U.S. Geological Survey)估計地震使全國損失約100億美元(即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我們真的無法避免災害的發生嗎?
[《呼聲》228期 ─ 你要和好嗎?] 主題.關係復和
撰寫:薛奐珩
「你在哪裏?」
「我在園中聽見你的聲音,我就害怕;因為我赤身露體,我便藏了。」
「誰告訴你赤身露體呢?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嗎?」
「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
以上對話和場景相信每位基督徒也認識(創世記1章9-12節),記錄了人和神原先美好的關係從此破碎。而當亞當把罪名推卻給「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的一刻,人與他人的關係亦開始出現裂縫。接下來,人與地的關係也受咒詛。世界因罪變成破損,帶來貧窮、戰爭、濫用資源。
我們常說施達是做扶貧發展工作,其實我們是在做關係復和的工作,透過我們與各地夥伴的事工,希望叫人與神、他人、地和自己和好,攜手走出貧窮。
[《呼聲》222期 ─ 將愛帶進城市邊陲處] 主題.城市貧窮
訪問、整理:趙雅恩、秦韻欣
印度的經濟發展一日千里,改善貧窮的腳步難以追上,儘管比起九十年代,貧窮人口已削減一半,但直到今天印度仍有多達六億多的貧窮人口,當中甚至有三至四億仍屬赤貧(extreme poverty)。與許多發展中國家一樣,印度同樣要面對很多社會問題,包括貧富懸殊、城鄉遷移等。新的一年,施達冀與你分享發生在印度城市邊陲的故事,讓我們的新年願望裏,也紀念這些處於水深火熱中的生命,還有忠心服侍的主僕。
[《呼聲》208期 ─ 「足」動世界] 向世界.出發
在印度德里的1,630萬人口中,估計有180萬人居於貧民窟。他們大部份是由鄉村和其他省份移往大城市,尋找更美好的生活。然而,貧民窟裏環境擠迫、水電廁不足、衛生情況惡劣,加上居民大多沒有正式的身份證明,不穩定的就業和昂貴的基本生活開支,令他們的安居夢幻滅。
蝸居,是香港人的熱門話題。人口密度高,地價上漲,升斗市民叫苦連天。但是,相對於住在印度貧民窟的家庭來說,他們所面對的問題,又豈只是蝸居。現時,印度貧民窟人口已經超過6,500萬人,每天在惡劣的居住環境、微薄收入、不穩治安,以及緊絀的醫療福利和教育資源中掙扎求存。
[ePrayer ─ 為津巴布韋項目祈禱]
施達夥伴Trinity以往以信託機構運作,一直協助津巴布韋受愛滋病影響的孤寡家庭爭取應有權益,感恩今年9月已獲確認為私營的義務機構。夥伴於2012-2013年期間,幫助了137名兒童申請其法定的身份證明。因着Trinity的遊說工作,有些地區健康中心已提供免費簽發出生證明書的服務。目前,他們正探索其他省份農村的需要,也擴展項目內容,在法律諮詢服務以外,加入增加收入和技術培訓服務,進深服侍貧困的遺屬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