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ll Top

學像主——施達查經分享

撰文:趙嘉欣(推廣拓展部主管)

早前,筆者代表自己團契,邀請施達同工到團契帶領週會,在聚會中與組員查考聖經,一同了解上主關愛貧窮人的感受,學像上主。筆者及團友獲益良多,希望在今期施達月訊與讀者分享有關信息。

該次查經選用了馬太福音廿五章中「綿羊和山羊」的比喻,進入有關經文之先,同工帶領我們先從上文查考耶穌為甚麼用這比喻。在廿四章,當耶穌經過聖殿時告訴門徒:「將來在這裏(殿宇)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不被拆毀了。」(廿四2)門徒聽到耶穌說聖殿將要被毀,聯想到有關末日的問題,向主發出提問主降臨和世界的末了會有甚麼預兆(廿四3)。回應提問,耶穌講了一些末日的徵兆,並強調沒有人會知道主再來的日子,門徒只能儆醒、謹慎。耶穌在廿五章以三個比喻來教導門徒要如何預備主再來之日。「綿羊和山羊」就是其中一個比喻。

因此,這比喻的主旨是「為主再來作預備」,而不是「做甚麼會導致永生或永死」。雖然經文說「這些人要往永刑裏去;那些義人要往永生裏去。」(廿五46)但我們不能忽略上文下理——耶穌並不是強調不警醒自守的人就要往永刑裏去。其實,在馬太福音很多篇幅中,「進天國」的概念與「永生」的概念互相呼應,都是被用來表達「配得起天國公民的身分」,正如34節的表達:「可來承受……國」。

在比喻中,將綿羊和山羊分開的,不是牧羊人,而是「王」,這表達上主在末日中的權柄。王對綿羊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裏,你們來看我。」(廿五34-36)。這是個讚許,但綿羊沒有欣然接受,反問主何時得過自己的幫助(廿五37-39)。

王再回應:「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廿五40)當時組員用了很多篇幅討論「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是誰。有組員認為既然經文的用字是「弟兄」,指的必定是主內的貧窮人;亦有人認為不應這麼市儈,應該將愛延伸至世上所有貧窮人。為要更準確了解經文,我們一起查看「弟兄」這用詞在當代文獻的意思。原來在古代近東多國的文獻中,「弟兄」是一個表達社會地位的用詞(Status Language),泛指所有貧窮人。在一些古希臘、古巴比倫和埃及文獻中,「弟兄」一詞亦被用來指代那些在社會中處於低位的人,包括貧窮人、殘疾人、孤兒、寡婦等;在古羅馬文獻中,「弟兄」一詞通常表達同一個家族的成員,但也有古羅馬的文獻以「弟兄」一詞表達在社會「下層」的人。古羅馬作家西塞羅在著作《論義務》中,將貧窮人稱為「最小的兄弟」。

我們得出的結論:《馬太福音》作為古代近東的文獻,「弟兄中最小的一個」這用語,不單是指貧窮的基督徒,而是指所有貧窮人。原來,王跟綿羊說的是,只要幫過「任何貧窮人」,就是幫過王了。

接着是王與山羊對話,這次卻恰恰相反,山羊不單沒有得到讚賞,反被王指責,而山羊卻極力否認(廿五41-44):山羊彷彿要表達自己只是見不到王有需要而已,否則山羊必會幫忙。山羊的問題是不知道王將自己和貧窮人的感受連成一線。當他們沒有幫助貧窮人,王感到的是他們沒有幫助王自己。

透過是次查經,組員被王(上主)所震撼的,不是祂期望信徒要幫助貧窮人(這是絕大部分信徒所知道的),而是祂與貧窮人連結的感受:貧窮人不得幫助,祂自己也感到無助;貧窮人得幫助,祂感到得幫助的是自己。這份情感,就像今天人們常說的「同理心」。

我們分享到原來要「像上主」,並不是甚麼遙不可及的事。施達同工用了一個比喻:想象一位十分節儉的母親,她的兒子同樣精打細算,人們就會說這孩子真像她。同理,上主有豐富的同理心,能感受貧窮人的感受,當我們也能感受貧窮人的感受,我們不就像祂了嗎?

查經聚會並未停留於經文查考。我們一起看了一個人口販賣倖存者獲得施達幫助的故事,細讀她遭販賣、剝削、獲救、被醫治的經過,一起代入當時人的處境。我們分享失望、痛苦、委屈、慶幸(得幫助)、 窩心、快樂等感受。最後,帶領查經的同工跟大家說:要學像上主其實不難,當我們像祂一樣與貧窮人有着一樣的感受時,其實,就是與上主相似的時刻了。

查經聚會並未停留於經文查考。我們一起看了一個人口販賣倖存者獲得施達幫助的故事,細讀她遭販賣、剝削、獲救、被醫治的經過,一起代入當時人的處境。我們分享失望、痛苦、委屈、慶幸(得幫助)、 窩心、快樂等感受。最後,帶領查經的同工跟大家說:

要學像上主其實不難,當我們像祂一樣與貧窮人有着一樣的感受時,其實,就是與上主相似的時刻了。

作為該團契的職員,筆者十分珍惜施達同工來主領聚會,一來聚會內容能擴闊團友屬靈眼光,提供多一種視角去了解信仰與貧窮人的關係,二來由「外人」來帶領查經,團友分外認真;加上施達同工的用心,對團友靈命成長帶來裨益。讀者可能認為,筆者是「賣花讚花香」,不過筆者除了是「賣花」人,亦是「買花」者,因自身的獲益,也希望讀者考慮邀請施達到教會領會,藉宣講、查經、講座、體驗活動等形式的分享,讓眾弟兄姊妹更深了解貧窮人和整全使命,這亦是施達在本地很重要的工作。

另外,亦邀請你以禱告支持我們傳遞異象、奉獻支持我們本地扶貧教育的工作,希望在上主的國度中,有更多人參與整全使命。

奉獻方法

(請註明:本地扶貧教育)

每月奉獻

按此下載「每月奉獻表格」

網上奉獻

按此以Visa、Master、JCB或銀聯網上奉獻

劃線支票

抬頭請寫上「施達基金會」(英文名稱:CEDAR Fund)

直接存入戶口

匯豐 004-600-385678-001

東亞 015-185-68-00931-7SSA

中銀 012-581-2-020114-7

星展 016-478-001364162

轉數快

快速支付系統識別碼:3354016,或在網上銀行掃瞄以上二維碼

PayMe

以手機按此或掃瞄以上二維碼(請在訊息欄上填寫自己的名字, 聯絡方法)

請按以上方式奉獻,然後填妥奉獻表格,連同支票、銀行存款單,或成功過數之頁面截圖並附上你的姓名、聯絡電話及郵寄地址及註明支持事工/奉獻計劃的名稱,以郵寄、電郵或WhatsApp方式交回本會。

>下載奉獻表格

郵寄地址:香港郵政總局信箱3212號
電郵:sharing@cedarfund.org
WhatsApp(只適用於奉獻查詢):5160 7549

  1. 本會為《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及慈善信託之一。歡迎登入稅務局網頁查看詳情。
  2. 捐款為港幣100 元或以上者,本會將發出免稅收據。如捐款少於港幣100 元而需要收據,請與本會聯絡。
  3. 為免個人資料外洩,切勿傳真任何奉獻資料。

如籌得奉獻金額超出我們本年度的本地扶貧教育開支,餘款將繼續支持施達其他扶貧工作,轉化貧困社羣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