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侍地區
- 施達現時服侍地區
- 施達曾服侍地區

Ministry-map
尼泊爾大部份工作人口依賴農業為生,國家經濟依賴匯款和旅遊收入。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及封城措施對貧窮社群生計帶來嚴重打擊。而尼泊爾南部與印度接壤,兩地人民自由出入,不法之徒利用這過境的便利非法販賣人口。
自2006年起,我們在尼泊爾服侍貧窮人,致力興建供水及衛生設施、提升農地出產、鼓勵農民儲蓄和經營小生意,提升家庭收入。在對抗人口販賣方面,我們協助被販賣至印度紅燈區的婦女返回尼泊爾,為她們提供庇護所和心靈輔導,又幫助他們融入社區。此外,我們向50間尼泊爾教會提供整全使命訓練,鼓勵他們身體力行,服侍社區。
在香港,每五個港人就有一位是貧窮人。政府扶貧政策介入後,貧窮人口仍接近110萬,連續數年破百萬。而少數族裔儘管大多自力更生,可是普遍面對在職貧窮問題,加上語言障礙以及華人社會的文化偏見影響,令少數族裔融入社會困難重重。
我們將推動本地教會羣體實踐整全使命,服侍社區,策略包括:
與教會羣體砥礪同行,分享施達的經驗,並實踐具本土特色的整全使命。我們特別為本地教會牧者和平信徒領袖開設「施予達仁」課程,深化整全使命的培訓,並且提供種子基金支持個別教會開展社區轉化項目。
非洲國家盧旺達逾九成人口信仰基督宗教,其中約三成是基督新教徒。一九九四年,盧旺達發生震驚世界、針對圖西人的大屠殺,約一百萬人死亡。大屠殺過後,盧旺達致力發展成新興經濟體,貧窮人口下跌,但國內約四成人仍活在貧窮線以下。
我們在南部省推動和平與復和事工,支持由社區居民組成的復和團契,提升他們的生活質素之餘,也醫治他們大屠殺後的心理和社羣創傷,維繫成員的復和關係。我們也在西部省的貧窮社區推動教會學習和實踐整全使命,使眾宗派教會合一地服侍社區,藉着不同的外展計劃和建立互助小組等,接觸區內最弱勢的羣眾。
隨着美軍撤出阿富汗,塔利班接手管治,阿富汗正在全民貧困的邊緣徘徊,該國3800萬人口面臨陷入近乎全面貧困的危險。聯合國顯示最糟糕的可能,是到2022年,多達97%的阿富汗人將跌至貧困線以下,增幅驚人,達25%。
父母失去生計,無法負擔教育開支,令兒童失學之餘更增加他們被奴役剝削的風險﹝童工、童婚、被拐賣﹞。少數族群兒童、有視覺障礙或聽覺障礙的阿富汗兒童就更難得到教育機會。施達支持夥伴為有特殊需要兒童提供教育服務,包括生活技能訓練、學習凸字或手語、協助入學、培訓支援特殊教育的師資、功課輔導班等等,更特別聘請女教師協助女童接受教育。施達又支持另外兩個醫療服務夥伴,分別向患有營養不良及相關疾病的兒童和孕婦提供醫療服務;以及為弱勢群體﹝例如因戰亂和天災而流離失所的家庭﹞提供免費藥物。
印度將在2028年成為全球最多人口的國家,而印度正面對各種艱巨的社會矛盾、經濟不平等及災害問題。
在長期發展事工方面,我們除了在東北部比哈爾邦從事災害緩減事工,也在印度東南部為失學兒童提供學費,又為他們的家庭提供食品和洗漱用品,以及定期的醫療諮詢服務等。我們也在深受族羣對立和衝突影響的曼尼普爾邦開展和平工作,強化教會和社區領袖在建設和平方面的能力,並藉着創傷治療、推動真誠對話,以及和平倡議等,一點一滴將和平種子植根在社羣之中。另外,為促進城市的社區發展,我們為德里的社區組織提供訓練,加強他們服侍社區的能力,並為年輕人提供職業相關的培訓等。
泰國的人口販賣問題嚴重,估計全國約有61萬名「現代奴隸」,他們往往是在暴力威脅之下被迫從事各項不合法或不道德工作,包括童工、性奴、強迫免費勞動以還債等。此外,泰國約有數以十萬計無國籍者。他們大多是居住在偏遠邊境的山區部落,無法享有教育、醫療以至社會保障的公民權利。
針對人口販賣問題,隨着兒童網絡性販賣在近年愈趨嚴重,施達支持夥伴識別網絡性販賣的個案、支援相關案件的調查,並在為受害男童而設的收容所提供非正規教育和聖經研習,協助他們重過新生活。至於邊境地區的發展,我們在泰北為少數民族部落興建水利設施、鼓勵居民利用屋旁小空地發展菜園,或養殖豬、魚等,使居民自給自足。除此以外 ,當地少數民族教會網路動員地方教會及社區倡議原居民的土地使用權,探究信仰與管理大自然的關係和實踐。
緬甸作為一個多民族的發展中國家,自獨立以還緬甸軍方與少數民族地區武裝組織的衝突一直未息。施達自90年代起,一直與緬甸基督教夥伴合作,在全國多個地區開展救援發展項目,並為社區居民充權,回應地區的人道及發展需要。
其中,我們在北部克欽邦為因戰火而流離失所的貧民提供緊急安置和多方面的生活支援。為貧窮兒童及青年提供免費的非正式教育以補充當前的教育缺口。我們也在全國各地推動社區發展,包括在仰光貧民區設立社區中心,服侍當地貧窮家庭,向他們提供小額貸款等。在疫症肆虐和政治動盪下,我們提供食物援助、防疫用品和緊急現金援助。此外,鑑於緬甸人口販賣問題嚴重,我們從三方面打擊人口販賣,包括拯救受害者、協助受害女性身心靈復元和建立生計、藉外展工作和活動中心接觸潛在受害女性,提供愛滋病及性病檢查、醫療援助和臨時津貼。
孟加拉是一個經常受水災和風災等氣候災難影響的國家。此外,孟加拉女性地位低落,易受性暴力威脅,而在貧窮地區,父母將女兒「嫁掉」作成年男性的新娘、賣孩子作童工等情況嚴重,令兒童失去健康的成長環境和機會。
我們支持在南部孟加拉灣附近的災害多發地區開展災害緩減工作,動員當地民眾組建災害管理委員會,培育他們種植可以適應氣候改變的農作物,以及發展替代生計。針對童婚、童工和基於性別的暴力問題,我們支持當地領袖在首都達卡的城市貧民窟開展教育和倡導婦女和兒童的權利,特別是殘疾兒童的權利。我們還為遭受性剝削的弱勢婦女提供輔導和職業培訓。此外,我們通過關於整體使命和整體發展的教育來裝備地方教會,並賦權予他們,以致他們能使用當地資源回應社區的需要。
施達從事中國扶貧發展工作已30年,由起初支持夥伴工作,轉變為直接執行項目,到現在成為協作團隊,促進中國社會公益組織履行整全使命,令中國事工更為本地化。
針對內地貧困人口大多集中在位置偏遠、基礎建設落後的地區,我們在雲南地區推動社區健康教育、愛滋病防護、關懷流動兒童等事工。例如:我們為貧困兒童提供全人發展服務,包括提供良好學習和遊戲空間、傳染病防治教育等;我們也開展愛滋病防護教育和檢測工作,讓更多隱性患者盡快就醫,並開展社區關懷活動;我們更推動社區健康管理工作,夥拍當地醫院提供健康急救員培訓,以及在少數民族地區提供健康知識培訓。
黎巴嫩近年政經局勢極為動盪,加上第一大港口大爆炸的深遠影響,家家都受累。該國也是全球難民人均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大約每三至四個人中就有一位是難民,其中敘利亞難民達150萬。面對生活條件大幅下滑,以及要與他們眼中的「異類」相處,本地人和難民以至雙方下一代都要作出調適。
烏克蘭位於歐洲東部,連接俄羅斯、白羅斯、波蘭等國;以佔地面積計算,是歐洲第二大國家,人口超過4,000萬。人口有七成以上為烏克蘭人,官方語言是烏克蘭語。
敘利亞自2011年發生內戰後,全國逾一半人口流離失所。如去年一樣,敘利亞人承受國家經濟危機,貨幣大幅貶值,物價急劇通脹,大量人失業,難以維持基本生活。加上大部份境內流徙者居住在受破損的簡陋房子或臨時帳篷,根本無法抵禦凜冽的寒冬。
施達過去數年一直援助敘利亞境內流徙者度過雪虐風饕的冬天,今年也不例外。我們為有需要的家庭送上保暖物資,包括毛毯、靴子、上衣和帽子,約27,000人受惠。
尼泊爾大部份工作人口依賴農業為生,國家經濟依賴匯款和旅遊收入。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及封城措施對貧窮社群生計帶來嚴重打擊。而尼泊爾南部與印度接壤,兩地人民自由出入,不法之徒利用這過境的便利非法販賣人口。
自2006年起,我們在尼泊爾服侍貧窮人,致力興建供水及衛生設施、提升農地出產、鼓勵農民儲蓄和經營小生意,提升家庭收入。在對抗人口販賣方面,我們協助被販賣至印度紅燈區的婦女返回尼泊爾,為她們提供庇護所和心靈輔導,又幫助他們融入社區。此外,我們向50間尼泊爾教會提供整全使命訓練,鼓勵他們身體力行,服侍社區。
在香港,每五個港人就有一位是貧窮人。政府扶貧政策介入後,貧窮人口仍接近110萬,連續數年破百萬。而少數族裔儘管大多自力更生,可是普遍面對在職貧窮問題,加上語言障礙以及華人社會的文化偏見影響,令少數族裔融入社會困難重重。
我們將推動本地教會羣體實踐整全使命,服侍社區,策略包括:
與教會羣體砥礪同行,分享施達的經驗,並實踐具本土特色的整全使命。我們特別為本地教會牧者和平信徒領袖開設「施予達仁」課程,深化整全使命的培訓,並且提供種子基金支持個別教會開展社區轉化項目。
非洲國家盧旺達逾九成人口信仰基督宗教,其中約三成是基督新教徒。一九九四年,盧旺達發生震驚世界、針對圖西人的大屠殺,約一百萬人死亡。大屠殺過後,盧旺達致力發展成新興經濟體,貧窮人口下跌,但國內約四成人仍活在貧窮線以下。
我們在南部省推動和平與復和事工,支持由社區居民組成的復和團契,提升他們的生活質素之餘,也醫治他們大屠殺後的心理和社羣創傷,維繫成員的復和關係。我們也在西部省的貧窮社區推動教會學習和實踐整全使命,使眾宗派教會合一地服侍社區,藉着不同的外展計劃和建立互助小組等,接觸區內最弱勢的羣眾。
隨着美軍撤出阿富汗,塔利班接手管治,阿富汗正在全民貧困的邊緣徘徊,該國3800萬人口面臨陷入近乎全面貧困的危險。聯合國顯示最糟糕的可能,是到2022年,多達97%的阿富汗人將跌至貧困線以下,增幅驚人,達25%。
父母失去生計,無法負擔教育開支,令兒童失學之餘更增加他們被奴役剝削的風險﹝童工、童婚、被拐賣﹞。少數族群兒童、有視覺障礙或聽覺障礙的阿富汗兒童就更難得到教育機會。施達支持夥伴為有特殊需要兒童提供教育服務,包括生活技能訓練、學習凸字或手語、協助入學、培訓支援特殊教育的師資、功課輔導班等等,更特別聘請女教師協助女童接受教育。施達又支持另外兩個醫療服務夥伴,分別向患有營養不良及相關疾病的兒童和孕婦提供醫療服務;以及為弱勢群體﹝例如因戰亂和天災而流離失所的家庭﹞提供免費藥物。
印度將在2028年成為全球最多人口的國家,而印度正面對各種艱巨的社會矛盾、經濟不平等及災害問題。
在長期發展事工方面,我們除了在東北部比哈爾邦從事災害緩減事工,也在印度東南部為失學兒童提供學費,又為他們的家庭提供食品和洗漱用品,以及定期的醫療諮詢服務等。我們也在深受族羣對立和衝突影響的曼尼普爾邦開展和平工作,強化教會和社區領袖在建設和平方面的能力,並藉着創傷治療、推動真誠對話,以及和平倡議等,一點一滴將和平種子植根在社羣之中。另外,為促進城市的社區發展,我們為德里的社區組織提供訓練,加強他們服侍社區的能力,並為年輕人提供職業相關的培訓等。
泰國的人口販賣問題嚴重,估計全國約有61萬名「現代奴隸」,他們往往是在暴力威脅之下被迫從事各項不合法或不道德工作,包括童工、性奴、強迫免費勞動以還債等。此外,泰國約有數以十萬計無國籍者。他們大多是居住在偏遠邊境的山區部落,無法享有教育、醫療以至社會保障的公民權利。
針對人口販賣問題,隨着兒童網絡性販賣在近年愈趨嚴重,施達支持夥伴識別網絡性販賣的個案、支援相關案件的調查,並在為受害男童而設的收容所提供非正規教育和聖經研習,協助他們重過新生活。至於邊境地區的發展,我們在泰北為少數民族部落興建水利設施、鼓勵居民利用屋旁小空地發展菜園,或養殖豬、魚等,使居民自給自足。除此以外 ,當地少數民族教會網路動員地方教會及社區倡議原居民的土地使用權,探究信仰與管理大自然的關係和實踐。
緬甸作為一個多民族的發展中國家,自獨立以還緬甸軍方與少數民族地區武裝組織的衝突一直未息。施達自90年代起,一直與緬甸基督教夥伴合作,在全國多個地區開展救援發展項目,並為社區居民充權,回應地區的人道及發展需要。
其中,我們在北部克欽邦為因戰火而流離失所的貧民提供緊急安置和多方面的生活支援。為貧窮兒童及青年提供免費的非正式教育以補充當前的教育缺口。我們也在全國各地推動社區發展,包括在仰光貧民區設立社區中心,服侍當地貧窮家庭,向他們提供小額貸款等。在疫症肆虐和政治動盪下,我們提供食物援助、防疫用品和緊急現金援助。此外,鑑於緬甸人口販賣問題嚴重,我們從三方面打擊人口販賣,包括拯救受害者、協助受害女性身心靈復元和建立生計、藉外展工作和活動中心接觸潛在受害女性,提供愛滋病及性病檢查、醫療援助和臨時津貼。
孟加拉是一個經常受水災和風災等氣候災難影響的國家。此外,孟加拉女性地位低落,易受性暴力威脅,而在貧窮地區,父母將女兒「嫁掉」作成年男性的新娘、賣孩子作童工等情況嚴重,令兒童失去健康的成長環境和機會。
我們支持在南部孟加拉灣附近的災害多發地區開展災害緩減工作,動員當地民眾組建災害管理委員會,培育他們種植可以適應氣候改變的農作物,以及發展替代生計。針對童婚、童工和基於性別的暴力問題,我們支持當地領袖在首都達卡的城市貧民窟開展教育和倡導婦女和兒童的權利,特別是殘疾兒童的權利。我們還為遭受性剝削的弱勢婦女提供輔導和職業培訓。此外,我們通過關於整體使命和整體發展的教育來裝備地方教會,並賦權予他們,以致他們能使用當地資源回應社區的需要。
施達從事中國扶貧發展工作已30年,由起初支持夥伴工作,轉變為直接執行項目,到現在成為協作團隊,促進中國社會公益組織履行整全使命,令中國事工更為本地化。
針對內地貧困人口大多集中在位置偏遠、基礎建設落後的地區,我們在雲南地區推動社區健康教育、愛滋病防護、關懷流動兒童等事工。例如:我們為貧困兒童提供全人發展服務,包括提供良好學習和遊戲空間、傳染病防治教育等;我們也開展愛滋病防護教育和檢測工作,讓更多隱性患者盡快就醫,並開展社區關懷活動;我們更推動社區健康管理工作,夥拍當地醫院提供健康急救員培訓,以及在少數民族地區提供健康知識培訓。
黎巴嫩近年政經局勢極為動盪,加上第一大港口大爆炸的深遠影響,家家都受累。該國也是全球難民人均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大約每三至四個人中就有一位是難民,其中敘利亞難民達150萬。面對生活條件大幅下滑,以及要與他們眼中的「異類」相處,本地人和難民以至雙方下一代都要作出調適。
烏克蘭位於歐洲東部,連接俄羅斯、白羅斯、波蘭等國;以佔地面積計算,是歐洲第二大國家,人口超過4,000萬。人口有七成以上為烏克蘭人,官方語言是烏克蘭語。
敘利亞自2011年發生內戰後,全國逾一半人口流離失所。如去年一樣,敘利亞人承受國家經濟危機,貨幣大幅貶值,物價急劇通脹,大量人失業,難以維持基本生活。加上大部份境內流徙者居住在受破損的簡陋房子或臨時帳篷,根本無法抵禦凜冽的寒冬。
施達過去數年一直援助敘利亞境內流徙者度過雪虐風饕的冬天,今年也不例外。我們為有需要的家庭送上保暖物資,包括毛毯、靴子、上衣和帽子,約27,000人受惠。
(以上不包括創啟地區事工地點)
更新日期:2023年3月3日
奉獻方法
請按以上方式奉獻,然後填妥奉獻表格,連同支票、銀行存款單,或成功過數之頁面截圖並附上你的姓名、聯絡電話及郵寄地址及註明支持事工/奉獻計劃的名稱,以郵寄、電郵或WhatsApp方式交回本會。
郵寄地址:香港郵政總局信箱3212號
電郵:sharing@cedarfund.org
WhatsApp(只適用於奉獻查詢):5160 7549
- 本會為《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及慈善信託之一。歡迎登入稅務局網頁查看詳情。
- 捐款為港幣100 元或以上者,本會將發出免稅收據。如捐款少於港幣100 元而需要收據,請與本會聯絡。
- 為免個人資料外洩,切勿傳真任何奉獻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