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的2017年11月12日,伊朗及伊拉克邊境地區發生7.3級地震,地震震央100公里範圍內估計住有180萬人口 [1],兩地共造成至少530人死,8,000人傷。[2]
雖然伊拉克當地的死傷人數較伊朗為低,但地震在當地造成大量房屋、醫療設施和基礎建設損毀,山泥傾瀉、缺水缺電、通訊網絡破壞,以及連串的餘震,阻礙了災後拯救、救援和復元工作。
當地時間的2017年11月12日,伊朗及伊拉克邊境地區發生7.3級地震,地震震央100公里範圍內估計住有180萬人口 [1],兩地共造成至少530人死,8,000人傷。[2]
雖然伊拉克當地的死傷人數較伊朗為低,但地震在當地造成大量房屋、醫療設施和基礎建設損毀,山泥傾瀉、缺水缺電、通訊網絡破壞,以及連串的餘震,阻礙了災後拯救、救援和復元工作。
[《呼聲》224期 ─ 神的帳幕在人間 ] 主題.難民事工
整理和撰寫:莊力行、潘文欣
2015年九月,艾蘭那細小的身軀倒卧在地中海小島海灘上的情景,激發人們對逃往歐洲的難民和中東戰亂的關注。今年四月,一名敘利亞父親緊抱龍鳳胎屍體的相片,再次喚起人們的慈心。
「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啟示錄21章2節)這應許不只是給予昔日遭羅馬政權逼害的信徒,還有今天飽受戰亂、流離漂泊的難民們的安慰──神在他們當中,一同承受他們的困苦、傾聽無聲的呼喊、撫平身心靈的傷痛。
自美軍於2011年從伊拉克撤軍以來,伊拉克的政局持續動盪,權力真空及派系衝突造成伊斯蘭國的掘起。衝突持續近四年,大量難民被迫逃離家園,流徙於各地的臨時難民營,特別在政府軍和武裝份子對戰最激烈的重鎮摩蘇爾,過萬名難民每日活在砲火的威脅下,同時嚴重缺乏生活所需。
[中東難民危機人道工作分享 | 2016年6月]
中東難民危機快將達六年,由敘利亞、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地逃往鄰國,甚至歐洲地區的難民人數有增無減。過去兩年,施達持續支持中東難民人道工作,來年亦會繼續,與逃難及寄居者同行。
「過去我們曾經想過當醫生或老師,現在我們只能思考如何養活家人,我們的擔子很重,並非我們的年紀可以承受的。」一名在土耳其的17歲敘利亞難民如此說。
「在這裏的生活很艱難,但我的家就在這裏。」
「我只想我的孩子有美好的將來,才想把他們帶到歐洲。」
「有一天,我們終會回到敘利亞,告訴別人我們的難民故事。」
「我們在這裏甚麼也沒有,我希望能在歐洲會被當作人。」
「我為敘利亞而哭,我們在敘利亞失去了一切。我想念敘利亞,想念我們家。」
身處在香港的我們,或多或少會認為難民與我們不太大的關係,但他們卻是真實地經歷這些事。就在我們不知不覺間,身處在因戰爭、衝突頻繁地區的人民卻感受極深。現時全球的難民人數更不幸創上歷史上的新高,多達6,000萬人。
2015年1月至8月,超過30萬人橫越地中海逃往歐洲,逾2,600人因此葬身大海,包括3歲的敘利亞男孩Alan。
面對自二次大戰以來最大規模的難民潮,聯合國難民專員強調:「沒有國家能單獨解決這問題,亦沒有國家可以拒絕回應。」
在伊拉克北部山區,在寒冷天氣下,五名年幼的兄弟姊妹在細小的帳篷裏掙扎求存。去年6月某個晚上,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ISIS)武裝份子衝進他們的家,射殺了他們的父母,其中一位男童受了槍傷。他們有幸逃出生天,與祖父母逃到北部辛賈爾山(Sinjar Mountain)上,經歷十天缺水缺糧的日子。最後,他們抵達伊拉克的庫德斯坦地區,渡過去年的寒冬。
[《呼聲》212期 ─ 災難裏,存盼望] 主題.事工分享
南太平洋島國瓦努阿圖受颶風「帕姆」吹襲,滿目瘡痍,有如世界末日……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殘殺男性,強姦和擄掠少女作「戰利品」,強迫男孩接受軍事訓練……
愈是艱辛,愈見堅韌
[《呼聲》212期 ─ 災難裏,存盼望] 向世界.出發
剛過的冬季,Integral Alliance成員機構Mission East 和Tearfund UK,透過派發禦寒衣物、資助難民購買禦寒物資和提供建屋設備,共協助40,000名因伊斯蘭國恐怖分子襲擊而逃離家園的伊拉克難民渡過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