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盔甲,矢志消除殘害女性的禮俗/顛覆它的影響吧!起來我們行動/我們已醒覺 它的禍害
古時的蒙昧之人/在陋習肆行的時代中被害/不知曉生命危在旦夕/
盲從服膺 看為是好女性割禮甚具破壞力/它以尊名為妝飾,可怕地勒著我們的母親/
為那逝去的日子,她們懊悔自憐它傷害夫婦關係,奪去女性的歡愉/在分娩時,
它的毒鉤引來各樣併發症」「反對女性割禮」倡議學會創作的歌詞
迎着和煦的陽光,埃塞俄比亞(下稱埃國)鄉村及當地學校的女生在百多位村民面前,綻放笑顏,唱出上述樂曲。她們有些穿上黃衫,胸口位置以當地語言與英文寫上「停止女性割禮」的口號。這是鄉村教育的日子,也是村校倡議學會的表演日。
縱使埃國政府早在2004年立例禁止女性割禮,可是要抗衡深植社會的傳統陋習往往需時。埃國不少女性在12至16歲期間接受切割手術,執行者一般為社羣中有領導地位的女性,或者是健康工作員。手術形式包括割除部份或整個陰蒂、陰唇,或鎖住陰道開口,僅留下一小孔排放尿液和經血,使到女性在性交及生育時感到劇痛,生產期間甚至出現併發症,嚴重的可以致命。
埃國最大的福音派聯會EKHC[1]一直致力對抗此傳統習俗。EKHC指,當地社羣相信它可以減低女性性慾,防止女性濫交,或者視它為成人禮,代表女孩過渡至女人,更有基督宗教羣體將它與男性割禮並列,認為它是有聖經支持的。自2014年,施達支持EKHC的發展委員會在女性割禮流行的西部社區,動員學校、教會與政府部門,共同宣揚對抗女陰殘割的信息,包括在社區中心教育村民、在學校與鄉村成立倡議學會,又舉行跨宗教社區會議,表達維護女性的決心。近年,夥伴更組織一眾母親,成立小組,盼望此陋習不致代代相傳。
經過4年的努力,在夥伴工作的地區,16歲以下受割禮女性的數目與2012年相較下降逾80%,另外先後有49個倡議學會組成,逾3,400人參與。有年輕丈夫與太太向村民分享:他們向這血腥禮儀說不後,婚後無論行房或太太生育時不感到猛烈痛楚,關係也十分美滿。
扭轉文化弊病,需由社區兩性一起帶動。我們感恩項目成效顯著。雖然施達有關項目的支持將在今年6月結束,但是邀請你繼續為當地祈禱,讓埃國最終如政府所願,成為「零女性割禮」的國家。
[1] EKHC全名為Ethiopian Kale Heywet Church
今期《呼聲》目錄
撰寫:黎嘉晉 去年年中,泰國北部清萊府一隊少年足球隊與教練在洞穴失蹤多日後平安獲救,在洞穴中一直照顧他們的25歲教練實功不可沒。事件令教練成為泰國人心目中的英雄,不過教練本無國籍,跟3名少年隊員一樣,不具泰國公民身份。 據聯合國難民署的…
作者:區秉中(牧職神學院講師) 復活是有關終末的一個題目,而整全使命涉及信徒對大地的照顧與管理,兩者似是有點風馬牛不相及,但信徒的終末觀會影響他們對使命的理解,例如人若相信世界最終被徹底毀滅,他就不會那麼著重要建設這個步向滅亡的大地。相…
「戴上盔甲,矢志消除殘害女性的禮俗/顛覆它的影響吧!起來我們行動/我們已醒覺 它的禍害 古時的蒙昧之人/在陋習肆行的時代中被害/不知曉生命危在旦夕/盲從服膺 看為是好 女性割禮甚具破壞力/它以尊名為妝飾,可怕地勒著我們的母親/為那逝去的…
橫額照片:作者(右一)拜訪泰國北少數民族 作者:鄭美紅 去年十二月跟施達基金會到泰緬邊境了解施達支持的當地扶貧項目。八日的旅程,使我更多認識該地區的情況。我們隨施達的合作夥伴入村探訪,接觸了當地山區的少數民族。他們各自面對不同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