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聲》243期目錄
2022-01-06
Menu
編者話:和平於世,需要超越當下的視野,接納苦難帶來的痛楚。我們的兒童及青少年發展事工沒有絕對的方程式,但我們有與受苦者同行、照顧和守望他們的決心。今期《呼聲》「焦點.主題」進到烽火不息的緬甸現場,傾聽孩子的渴望、前線同工的心聲;「童心.童行」則分享我們填補的教育空間,為敘利亞孩子提供學習機會。另外,佘枝鳳老師從聖經分享兒童作為蒙召者的意思,教我們接待孩子,從孩子身上領受福音。
今期文章
《呼聲》243期 ─ 緬甸動盪中的平安
《呼聲》243期 ─ 緬甸動盪中的平安
撰文: 他邀請施達夥伴 Fullmoon Family Foundation(FMFF)進入目前的臨時居所,邊行邊說:「每個家庭只得細小的居住空間。我們的睡覺和煮食是在一個房間進行。」他一家人睡在同一張竹床,床上擺放着摺疊整齊的被單。 …
敘利亞兒童:「我不想錯過每天的學習!」
敘利亞兒童:「我不想錯過每天的學習!」
撰文:黎嘉晉(傳訊主任) Bayane:「我夢想成為醫生。」 「我真的很喜歡來到(施達夥伴的)教育中心。當我在那裏時,我感到十分高興,不想錯過每天的學習。」居住在黎巴嫩的敘利亞難民兒童Bayane分享學習的喜悅——儘管她接受的並非正規教…
有幸,有不幸,還是蒙召?──耶穌看小孩
有幸,有不幸,還是蒙召?──耶穌看小孩
撰文:佘枝鳳(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助理教授,亞洲實踐神學學會副會長) 在哪個母腹出生,不容人選擇!我們習慣稱富家子女為「幸運」,稱貧困、傷殘和受戰禍的為「不幸」,又呼籲幸運的扶助不幸的,使之脫離厄運。可是,這對兒童的解讀是否足夠、全面?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