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ll Top

創造在歎息,鄰舍在受苦──教會該如何回應?

我們在七週的操練中,以不同向度發掘「關愛創造」此題目,也從經文、詩歌及行動操練反省自己與自然、貧鄰、社區等的關係。「關愛創造」其實是在推動大家擁抱一份對受造世界和一切其中生命的關懷與愛護。這正是耶穌基督向世界所展現的,所以這份對創造和鄰舍的關愛毋庸置疑帶有福音性,甚至宣教性。

縱觀今日的景況,氣候變化日益嚴重,生態環境失衡,把無數貧困社羣迫向嚴峻的境況中──在印度,不少農民因長年農作物失收而生計大損,欠下難以償還的債務,走投無路自殺。極端氣候影響下,水源糧食短缺,誘發民族間爭奪而爆發衝突。戰爭和頻仍的氣候災難引致無數人流離失所,成為「氣候難民」。世界銀行指,若氣候變化的趨勢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到2050年,全球將有1.4億人成氣候難民。若我們不改變使用塑膠的習慣,聯合國指30年後,全球流入海洋的塑膠將多過魚類;一些富裕國家把塑膠廢物出口至低收入或發展中國家,這些接收國無能力處理不斷增加的塑膠廢物,長年積聚下引致土地、水源及空氣污染,影響當地人的健康。當這些環境危機天天危害着上帝所創造的世界時,祂喜悅嗎?向世人宣告好訊息的教會,該如何回應?

上帝看原先的創造為美好,可是罪進入了世界後,一切都朽壞,關係被扭曲。耶穌基督的使命是叫一切都與祂自己和好,恢復祂原先賜予萬物平安(Shalom)的心意。教會向普世宣揚的福音,除了是人與神藉基督受死復活得以復和外,也該推動信徒積極地重建人與神、人與人、人與其他受造物的關係,歸回圓滿(Wholeness)。

施達深信見證基督的生命,包含對鄰舍和上帝創造的關愛。我們在亞、非洲培訓弱勢社羣有機耕作或後園種植,教導他們個人衛生與社區整潔的常識,另外在受氣候災難影響的鄉村,成立災害管理委員會,提高社區的災管意識和抗災能力,又培訓村民發展多樣生計,例如在本身耕種以外,發展牧蓄或飼養蝦蟹等,以穩定收入。在香港的你,又會否與我們努力,從自己開始,過「關愛創造」的生活,踐行簡樸與減碳,並向教會弟兄姊妹及親友分享更多「關愛創造」的信息?

「關愛創造:簡樸.減碳」大齋期文章重溫 :

2018施達深度遊之「一切美麗光明物」

「伊代」風暴:一日2餐變1餐再到…….

氣候不公義:基督信仰的視角

甚麼是「關愛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