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尼希米記看貧窮問題 撰文:張卓倫 他們對我說:「那些被擄歸回剩下的人在猶大省遭大難,受凌辱;並且耶路撒冷的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 尼一3 從尼希米記回歸耶路撒冷重建城牆的過程,讓我們見到貧窮人經常遭遇凌辱、欺壓和沒有保障的處境。 尼希米雖身處波斯帝國的 閱讀全文
貧國遭受氣候危機最大惡果 撰文: 趙汝圖 耶和華說:以色列啊,你若回來歸向我,若從我眼前除掉你可憎的偶像,你就不被遷移。 你必憑誠實、公平、公義,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列國必因耶和華稱自己為有福,也必因他誇耀。 耶和華對猶大和耶路撒冷人如此說:要開墾你們的荒地, 閱讀全文
教會與貧窮人 撰文:莫陳詠恩 經文選讀:馬太福音二十五31-46 這是一個耳熟能詳的關於最後審判的故事。主耶穌把義者和惡者分開,決定的因素,就是他們有否關顧饑渴交迫、赤身作客、身陷囹圄的弱小之輩。服侍困境人的被稱為義;袖手旁觀,忽略窮人的被稱為惡。這 閱讀全文
甘心樂意的善行 撰文:葉漢浩 但不知道你的意思,我就不願意這樣行,叫你的善行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 門 14 保羅在腓利門書第14節煞有介事的 提及,他不想勉強腓利門作保羅自 己認為的好事,他盼望腓利門是出 於自願才做。對一個奴隸主人而言,聆聽到 閱讀全文
回應氣候變化的受害者 撰文:馮韻妍(堂會傳道人) 5我親愛的弟兄們,請聽,上帝豈不是揀選了世上的貧窮人,叫他們在信上富足,並承受他所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國嗎?14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甚麼益處呢?這信心能救他嗎?15若是弟兄或是姊妹, 閱讀全文
有幸,有不幸,還是蒙召?──耶穌看小孩 撰文:佘枝鳳(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助理教授,亞洲實踐神學學會副會長) 在哪個母腹出生,不容人選擇!我們習慣稱富家子女為「幸運」,稱貧困、傷殘和受戰禍的為「不幸」,又呼籲幸運的扶助不幸的,使之脫離厄運。可是,這對兒童的解讀是否足夠、全面?此文 閱讀全文
義人必因信得生 撰文:郭偉聯(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副教授) 因為 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至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 羅一17 在信主不多年的時候,偶爾讀經唸到羅馬書一章17節及加拉太書三章11節:「義人必因信得生 閱讀全文
用窮人眼睛看聖言 撰文:馮韻兒(施達董事,恩光書院教務長和副教授) 「當照耶和華——你上帝所吩咐的守安息日為聖日。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上帝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無論何工都不可做……」(申五12-14)若問你這經文重點是甚麼?大部 閱讀全文
共融真實的羣體 撰文:黃國維(施達董事,中國神學研究院副教務長兼神學科副教授) 經文選讀 「此後,我觀看,見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樹枝,大聲喊着說:『願救恩歸與坐在寶座上我們的上 閱讀全文
「七十個七次」背後的真相 撰文:黃國維(施達董事,中國神學研究院副教務長兼神學科副教授) 基督徒若被別人傷害,其他信徒往往用「要饒恕弟兄七十個七次」去鼓勵他饒恕得罪他的人。我們或會以為不追究、忍受不公平對待、樂意寬恕才是好的基督徒;若果追究、問責、不饒恕,就做錯 閱讀全文